6月21日,黃啟富(左)和楊志輝在清理公路頂部的落石隱患。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白果街道石板河村是一個深度貧困村,過去只能靠一條懸崖上的羊腸小道通往村外。2000年至2003年間,石板河村村民從村旁的川溝大巖上開鑿一條長700多米的掛壁公路通往村外,這條通村路于2016年經過硬化變成了一條約4.5米寬水泥公路。今年50歲的黃啟富是石板河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,當年全程參與了掛壁公路的建設。2003年公路建成后,黃啟富就開始了義務管護這段掛壁公路,十多年如一日從不間斷。2017年,當地政府設立就業扶貧公益專崗,聘請貧困戶為護路員,黃啟富和同村的貧困戶楊明順、楊志輝成了因此石板河村掛壁公路的護路員。中新社發 韓賢普 攝 圖片來源:CNSPHOTO
6月21日,黃啟富在清掃石板河村掛壁公路。中新社發 韓賢普 攝 圖片來源:CNSPHOTO
6月21日,黃啟富、楊明順、楊志輝在清掃石板河村掛壁公路(無人機拍攝)。中新社發 韓賢普 攝 圖片來源:CNSPHOTO
6月21日,黃啟富和楊明順、楊志輝在前往清掃石板河村掛壁公路。中新社發 韓賢普 攝 圖片來源:CNSPHOTO
6月21日,黃啟富、楊明順、楊志輝在清掃石板河村掛壁公路(無人機拍攝)。中新社發 韓賢普 攝 圖片來源:CNSPHOTO